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那些小事製作團隊

覺察與對話

《教室裡的對話練習》心得隨筆


  八月初認真讀了張輝誠的《學思達增能:張輝誠的創新教學法》,以前粗略地看過一遍,這次是很認真的詳讀還做了筆記,之後有機會再聊聊學思達吧。


  這次要聊的是張輝誠、李崇建的共同著作《教室裡的對話練習》,其實之前接觸「學思達」後就有聽過「薩提爾」對話,但因為懶就都只是找大家的心得跟懶人包來看,粗略地說就是藉由對話的過程,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背後的渴望,了解言語背後的真實、複雜情感後,就較能接納、同理、化解了。由於我也是初步了解「薩提爾」而已,自己也還沒很了解具體的對話內容、方法,據說要再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來看看,看完一起來分享心得~


  《教室裡的對話練習》講述了「薩提爾」對話帶來的力量,書中用張輝誠與李崇建兩位老師自身成長經歷、教學經驗,述說如何利用對話的力量療癒創傷,如何讓自己平和地與學生連結、並接納、同理、療癒彼此。覺察與接納自身的情緒是很重要的,讓自己心態平和、穩定,才能去穩定、療癒他人。書中的李崇建在接觸「薩提爾」後撫平了童年的傷痛,長年在體制外學校教學的經驗與薩提爾的運用,讓他幫助了無數的學生及老師。


  薩提爾講求的就是透過事件與對話,不斷的回溯、覺察自己的情緒,探討情緒的產生及背後的原因,李崇建老師不僅在書中訴說了自己的成長經驗也分享了許多教學經歷與事件,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連結到自己之前的教學經驗,觸發了許多想法,便嘗試寫了出來,因此這篇文章似乎不是讀書心得,但也不知道它算是什麼。


  李崇建老師也是有遭受挫折與失敗的經驗。


  2006年某間學校邀請李崇建為國小四年級上三堂公開課,課程內容是「樂府詩與民謠」,這是李崇建以前在全人中學裡開授非常成功的課程。然而課程開始沒多久後,這些十歲的孩子開始意興闌珊,開始趴在桌上、交頭接耳、浮躁地動來動去,甚至有幾位學生在教室裡拋接起籃球,籃球甚至因傳接失誤蹦蹦跳跳地彈到講台桌前……


  一教室吵鬧的學生、十來個觀課的教師與家長、一蹦一跳彈到眼前的籃球,李崇建第一次遇到這麼荒亂的狀況,他在書中寫道:



  他什麼舉動也做不出來,只能靜默停頓,最後只能無助地在講台前坐下來思考:怎麼會搞成這樣一個荒謬的局面?搞成這樣竟然受邀示範教學?李崇建老師無奈的坐在講台前、臉埋在手掌中時,有孩子善良的關心他怎麼了?關心他是否有心事?面對孩子的關心,李崇建似乎找到了與孩子連結的破口,透過一連串與孩子的對話,他十分坦然的向孩子們說出自己受挫的心情,而後開啟討論、歸納問題所在,最後調整課堂規則與活動內容。


  在這個故事裡,李崇建老師的處理過程有兩個點我非常佩服,且從來沒想到過的。第一,他在學生面前誠實的展現出自己受傷的心情,面對令人沮喪、受挫的局面,李崇建老師並沒有沉浸在失敗裡,而是面對挫敗,坦然的覺察、接受內心的難堪、憤怒、羞恥、沮喪等等情緒,並坦率平和的表現出來。沒想到竟然不會受到孩子的輕視,反而被孩子天真純良的童心接受,開展對話及調整,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李崇建老師在全人中學的教學經驗,讓他曉得如何在與學生對話後「調整狀態」與「研擬解決方法」。一般新手老師容易做到李崇建老師前面的步驟:讓學生說出自己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有這樣的局面產生?而緊接的問題就是漫無目標的提問:你們覺得該如何解決?並可能出現「指責」、「討好」的應對態度。李崇建老師將學生的想核對與歸納後,依此目標建立短期的教室規則,而後時時確認學生與課堂的狀態以調整、修正。


  李崇建老師的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我之前兼課時的一次經驗。我那時兼課教的是國中一年級的孩子,那是我第一次當兼課老師,坦白說我並沒有特別進行什麼樣的班級經營,因為是科任老師,我自己經驗又少,真的不太知道如何有技巧的、具體實行班級經營。我上課方式採用學思達模式,但因為經驗不足加上自己也不是很兇得起來的老師,所以有時候班上分組討論時會有些吵鬧,不過這樣的狀況在下學期就改善很多,我和學生彼此適應了學思達的教學模式。自己也發現,其實只要在課堂前考慮周詳、事先和學生講好規則,就能夠維持良好的秩序與課堂節奏。


  話題扯遠了,在我還不是很能拿捏課堂自由度與秩序之間平衡的時候,有位學妹來學校觀其他老師的課,然後在我完全沒準備、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另外一位我不熟識的師培生突然出現在我的課堂。剛好那天我教的學生較為活潑,又是半數學生比賽數天後回到學校上課的日子,所以剛回到學校的學生很興奮,整個班就有點鬧哄哄的。其實,如果是平常我不太會介意跟生氣,因為我自己當學生時也不是屬於安靜的孩子,半數學生好幾天沒上課,回到班上比較鬧騰我也很能理解,但那天好死不死就是突然出現兩個學妹來看我上課,還是我不熟的人!導致那堂課我內心有點煩躁,課堂前半段學生比較吵鬧時,我就會趁轉身寫黑板時深呼吸壓下生氣的情緒,我有點忘記我是怎麼請學生安靜了,但依據我的個性,應該也不是很嚴厲,頂多唸一下學生而已。後半堂課學生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班級秩序也就恢復正常。雖然那種程度的吵鬧其實也不算太誇張,但自從那天之後,學生吵鬧時我就很容易失去耐性和生氣,雖然我不太會嚴厲的管教學生。後來嘗試了些方法較能維持班級秩序後,就解決這種情況了。但當時有一段時間很容易生氣或感到不耐煩,雖然我會在生氣時先寫黑板平復心情,盡量不把情緒表現出來,不過那段時間真的很討厭自己處在那樣的情緒裡。


  回溯整件事情及後續的心情影響,我覺得如果再來一次,我會處理得更好。我當下生氣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學生吵鬧(有時候他們的吵鬧其實蠻可愛的,有些是一直故意想引起老師跟同學的注意),而是因為後面有學妹跟我不認識的人在觀課,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班級經營沒有很好,所以覺得沒面子就很心急。我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似乎想要維持住一個形象,因此,我非常驚訝且佩服李崇建老師在公開課受挫時,能夠如此坦然的在學生面前表現自己的無力與挫敗,並且迅速調整,規整出良好的教學成效。覺察自己覺得「丟臉」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明白自己有所不足,不想因這樣不足的表現讓人覺得自己能力很差。但其實為什麼不能在外人面前出錯呢?每個人在學習、探索中出現不成熟、待加強的表現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應該將外人的評價看得這麼重,只要我有從中察覺、改進就可以了,這一點面子算什麼,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挫敗是讓自己從中解套的最好方法。


  至於班級經營這方面我覺得必須要先了解班級氣氛與特性,除了課堂規則的建立外,當學生因特殊情況如產生情緒波動時,我會選擇暫停課程,先讓學生暫時靜下心來,詢問他們心情躁動的原因,如果知道原因我會跟他們說:老師知道你們剛比賽回來心情很躁動,老師也幾堂課沒看到你們了,也很期待你們回來上課,但是如果我們一直處在剛剛那種興奮的心情,我們課程就沒辦法繼續進行,我們先暫停自己手邊的工作,深呼吸讓自己心靜下來,等大家情緒穩定後再來上課好嗎?然後帶他們做個簡單的靜心活動,我曾經在學長的課堂上看過,自己也在某個老師的課上做過靜心,我覺得是個可以嘗試看看的方法。

我在看完《教室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後,覺得面臨許多班級問題時,其實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心情說出來讓學生知道。在兼課的那一年其實也發生蠻多小事的,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每件事都是第一次出現,每件事都是大事。剛兼課時面臨問題時,想要在學生面前樹立形象,就以較為嚴格的方式進行(雖然沒多持續多久),又或是硬著頭皮擠出一些教訓學生的話(我真的不是很知道怎麼罵學生,都要事先想好要講什麼),但我現在在思考有些事除了立下規定外,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種角度和學生對話,和他們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學生的想法,和自己為甚麼要定下這種規定等等,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這些方法的結局其實我自己也都不知道,因為我自己也不喜歡嚴格的方法,當時我只有在一開始實行,後來就都改成比較輕鬆或有趣的方法。要如何將維持良好的常規(如:準時交作業、小考及格等這些東西),該用什麼強度的態度去規範,我目前還不清楚該如何拿捏,希望透過實習與課堂觀摩能夠找到適合我的答案。


  李崇建老師處理課堂、學生問題的方式,讓我了解當下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坦率的接納是非常重要的,接納而非壓抑才能讓自己平和一致的對待學生,才不會讓情緒蔓延。之前的我起初很怕被學生看出我沒經驗,因此一開始總是不太敢在學生面前表露太多,很怕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自己的不足與受挫的情緒,害怕學生發現我青澀而不尊重我,害怕學生「比較」後產生「要是我的國文老師是別人該有多好」的想法。但我現在發現這有很多是我自己因不自信而臆想出來的,有時候在與學生對話時表明自己的情緒能夠換來真誠的回饋,這是後來我在和學生談話時發現的。在一次與學生的對話中,我發現在學生面前坦然承認挫敗、表達自己受傷的心情,其實沒有自己想像得這麼可怕,壓抑情緒不僅讓自己受內傷,也無法靠近學生做有效的溝通,但這裡我想小小說一下心裡話:跟學生打好關係才能這樣做吧……


  總而言之,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希望自己能更了解如何運用對話療癒他人療癒自己,真的是非常困難啊……


(圖/親子天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